稳定币赛道的三好学生 Celo,能复制 Terra 的崛起之路吗?

百款NFT链游免费玩 数字货币支付图解教程 区块链游戏获利技巧

在去中心化稳定币赛道上起个大早,但在 DeFi 生态上「赶了晚集」的 Celo 仍有发展机会,其胜负手或许就在未来半年出现。去中心化稳定币是一个空间巨大且增速很快的赛道,Celo 项目拥有良好的团队背景,项目叙事包含金融平权、负碳理念,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加密商业的期待,而项目的豪华投资人背景也有利于引入行业资源。项目的稳定币+公链的打法,比单纯的稳定币协议更有竞争力,移动优先的战略也给项目增加了不少亮点。

研报要点

但从定量角度观察,Celo 生态的资金和优质项目数量很薄弱,用来支撑目前 20 亿美金的流通市值比较吃力。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其 8月下旬推出的「DeFi for people」1 亿美金激励计划对生态的推动情况,随着新公链竞争的白热化,留给 Celo 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并不会太长。

在去中心化稳定币赛道上起个大早,但在 DeFi 生态上「赶了晚集」的好学生 Celo 仍有发展机会,其胜负手或许就在未来的半年出现。

1. 核心投资逻辑

  • 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场空间广阔,增速远高于稳定币市场整体,对中心化稳定币监管可能进一步为去中心化项目打开发展空间
  • Celo 的稳定币+公链生态的业务结构,拥有比单纯的稳定币协议更强的竞争力,这点已在 Terra Protocol 的崛起中得到充分验证
  • Celo 的移动优先和关注金融落后地区的差异化策略,让其积累了较大的基础稳定币用户人口
  • 优秀的团队和投资人背景

2. 估值

Celo 面临的两大核心风险:a. 链上 DeFi 生态拓展不力,在新公链的竞争中失败;b. 团队大部分身在美国本土,受监管的影响较大。

3. 主要风险

对比同赛道的 Terra Protocol 的业务数据,市场当下已经给了 Celo 比较乐观的估值,这里面包含了对 Celo 的「DeFi for people」1 亿美金生态补贴的期待。后续 Celo 能否维持甚至提高市值,需要进一步观察生态项目的引入和资金容量。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业务范围

Celo 的核心业务是以去中心化稳定币+以 DeFi 为核心服务的公链平台,或者说是「开源支付网络」。其致力于降低用户使用加密金融服务的门槛,让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缺少金融服务渠道地区的人们,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便捷地转账,并自由地使用 DeFi 产品。

过往发展情况和路线图

Celo 立项时间较早,目前已经运营了 4 年时间,其主网于 2020 年上线,此后项目进度明显加快。

业务情况

如前所述,Celo 作为一个以稳定币为核心的开源支付网络,其业务就是稳定币+公链平台。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对其当下的业务情况进行观察。

Celo 目前已经上线的稳定币为锚定美金的稳定币 cUSD (2020.6 上线)以及锚定欧元的稳定币 cEUR (2021.6 上线),这两个稳定币的主要业务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Celo 目前整体的稳定币市值尚小,价值在 1.6 亿美金左右,不过稳定币的持币地址数非常高,仅 cUSD 的 22 万+的地址数量,在所有去中心化稳定币中仅次于 Dai 的 50 万+地址数,高于第三位的 Terra 协议的美元稳定币 UST (14 万+,9月下旬数据)。

在对 Celo 的公链业务进行介绍之前,有必要就底层公链对于稳定币产品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稳定币赛道是网络效应非常明显的赛道,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协议),都更愿意选择拥有更广用户网络的稳定币来收支或拓展业务。

因此,稳定币赛道的后来者想要实现项目的冷启动,快速扩展自己的用户网络,必须采用与当下头部稳定币项目高度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有走出来的可能性。

而稳定币项目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1. 稳定机制如何实现;2. 用户网络和需求场景如何拓展。

在大部分新兴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的实践中,它们主要聚焦于稳定币的稳定机制、清算机制的设计,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想法,比如 Fei Protocol 的 PCV (协议控制价值)机制,以及 Liquity 的清算机制等等。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稳定币项目都没有构建起足够量级的支付网络,简言之:它们的稳定币用户量级过低。具体可见上一段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地址数对比清单,我们发现大多数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的用户都与 Dai 相差甚远。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论断:稳定币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端的拓展,而非稳定机制的设计。

以上谈到的几个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无一不是在稳定机制上精巧设计,但是在需求场景的拓展上乏善可陈。

而近年唯一发展较好的稳定币项目 Terra Protocol,则将项目的重点放在「需求场景的构建」上,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其项目市值已经超越 MakerDAO,位列前 20 名。其策略就是不只做稳定币协议,而是从头搭建底层公链,并培育、引入大量 DeFi 项目,来为自己的原生稳定币 UST 提供金融场景,实现稳定币早期的冷启动和网络扩张。

公链在其中至少有两个核心作用:

  • 可以提供相比以太坊更好的性能,在核心参数上也有更高的自主权
  • 公链代币可以用来进行生态激励,无论是自建应用还是补贴引入第三方开发者,都可以快速地搭建起稳定币的初始场景

在这一点上,Celo 与 Terra 的打法和定位非常相似,体现在:

  • 两个项目的起点都围绕「去中心化稳定币」展开,而非做一个泛公链平台直接与以太坊 PK,战略的聚焦让项目的资源更加集中
  • 两个项目的故事都从单纯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逐渐向大金融生态展开,定位从货币服务转向开放的综合金融平台
  • 都采用以 DeFi 带领稳定币,以生态培育场景的打法,大力培育和补贴应用

就此来看,笔者认为 Celo 目前已经避开了稳定币项目最大的雷区,也就是「重机制设计,轻场景拓展,期待稳定币在实现稳定后能自发扩张」。

此外,Celo 相对于 Terra 的额外优势,来自于它对 EVM 的兼容,这大大降低了开发者在 Celo 上构建应用的难度。

那么 Celo 的公链发展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并不那么理想。

其核心业务数据如下:

而在 TVL 前 10 的 Celo 应用中,Celo 用于稳定其 cUSD 价格的 Mento DEX 就占去了大半壁江山,具体如下:

总体来看,Celo 的公链生态在扣除官方 Mento 的 7.7 亿后,其 TVL 仅为 2 亿美金+,显得非常可怜,这与 Celo 直到 8月底才开始启动公链补贴计划有关,目前仍然处于生态建设的早期。

Celo 项目虽然立项于 2017 年,且主网上线时间为 2020 年中,但是其生态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链上的应用数量较少,资金体量也较小。不过其稳定币的持币地址数较多,且与 Terra 一样选择了通过生态带动稳定币发展的策略,这为 Celo 的用户网络拓展带来相较于那些单纯的稳定币协议更多的机会。

团队情况

Celo 的运营有两个核心机构在推动,分别是 Celo 基金会,以及 CLabs。Clabs 目前负责项目的开发、商务拓展等核心工作,人员较多。CLabs 创始人合伙人是 Rene Reinsberg 和 Marek Olszewski,另有合伙人 Sep K 和 Markus F。

其中两位创始人都有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教育经历,其中 Marek Olszewski 取得了 MIT 机器学习的博士学位,Rene Reinsberg 则是 MIT 斯隆商学院的 MBA。

两位创始人此前都曾在 MIT 担任研究助理,后共同创立了社区商业平台 Locu,两年后就以 7000 万美金的价格被在线商业服务平台 GoDaddy 收购,两人在 GoDaddy 均担任副总裁,并均在 2017 年离开并创立了 Celo。另外几位合伙人的履历也不错,大都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如摩根斯坦利或是大型咨询公司。

其中 Marek Olszewski 同时还是 Celo 生态中移动支付应用 Valora 的负责人,该项目在今年 7月进行了独立融资,获得了 2000 万美元的投资,投资方依旧是 A16Z 和 Polychain。

CLabs 的人员规模不小,其领英 Linkedin 上的资料显示目前有 130 名在职员工,这在加密领域已经是非常大的公司规模了。其员工大部分在美国,另有 1/4 左右在德国,员工们不少出自常春藤名校,来自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及戴维斯分校、斯坦福、剑桥、布朗大学的不在少数。而岗位方面,Clabs 的工程开发人员最多,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是商务拓展岗位,占到 1/3 左右。

总体来说,Celo 团队人员规模大,核心创始成员的教育和创业、从业背景优良,员工也大多出自名校,是典型的精英型团队。

投资机构

Celo 从 2018 年开启融资至今,共募集了 6500 万美元的资金,公司的粮草备份充足。由于创始人优良的教育和创业背景,加上项目瞄准了一个空间广阔的赛道,Celo 也获得了非常多投资人的青睐,其投资阵容堪称豪华。

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 A16Z、Polychain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 等风投机构,也有 Coinbase 这样的产业资本,还有 Twitter 创始人 Jack Dorsey、Linkedin 的联合创始人 Reid Hoffman 这样的知名企业家。在 Celo 的多轮融资中,A16Z 都在不断加码,没有错过任何一轮的投资机会。

项目基本情况总结

通过对 Celo 基本情况的梳理,我们对 Celo 的观察如下:

  • 业务为稳定币+开放金融平台,在稳定币的拓展战略上比较正确
  • 业务情况有喜有忧:稳定币用户地址数较高,但发行规模仍小;公链生态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体量都比较小,处于早期
  • 项目团队和员工背景优良,因此也获得了业内外优质资本的青睐,项目有丰厚的融资储备,粮草充足

业务分析

稳定币行业速览

根据 Coingecko 数据,目前稳定币的总体规模已达 1400 亿美金,日成交量 943 亿美金。其中去中心化稳定币(前十名,市值占到全部去中心化稳定币 95% 以上)的总市值规模占整个稳定币市场的比率仅为 12% 不到,其日交易量更是仅 0.8% 左右,如下:

一方面,这说明了目前中心化的稳定币依然有绝对的统治力,尤其是 USDT,其交易量占比高达 87.2%。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去中心化稳定币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当中心化稳定币面临监管掣肘的时候。

2021 年 11月 1 日,拜登政府的金融工作小组发布了关于稳定币的报告,认为稳定币是一种竞争性的支付手段,但必须被监管,拜登的经济顾问也一再催促国会通过关于稳定币的法律框架,该框架将会首先把中心化的稳定币如 USDT、USDC 和 BUSD 等纳入监管范围,对其进行类银行的监管。

近几年来,稳定币市场的规模呈现爆炸式发展,根据 Debank 数据统计,2020 年 11月稳定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441%,而 2021 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445%,考虑到 Debank 的数据尚未收录 Terra 等新公链以及 MIM 等新兴稳定币的数据,实际 2021 年的稳定币市场规模增速应在 500% 以上。

而中心化稳定币的市场规模增速则更加迅猛。

截至 11月,其市场规模实现了 10 倍左右的年同比增幅,根据 Debank 统计的数据,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总量从去年的 7.9 亿美金左右,增长至目前的 94.1 亿多美金,同比增速为 1091%。

同样,Debank 的数据并未包含 Terra 主链上的 UST,以及其他一些较新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因此实际上总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场规模增速应在 1800% 以上,该增速又是整体稳定币市场增速的 3 倍多。

其中最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DAI,其市值年化同比增幅为 1093% 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龙头去中心化稳定币 DAI 的现有规模相较于 2021 年 5月的市场高点时的规模增长了 62.%,这也说明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牛市周期。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对当下的稳定币市场做一个小结:

  • 稳定币依旧是一个增速巨大的市场,今年增速远高于去年
  • 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增速又远高于中心化稳定币,是其增速的 3 倍以上
  • 稳定币市场的规模不完全依赖于牛市,其市值增速远快于加密市场回暖的速度
  • 虽然监管大棒可能很快落下,但去中心化稳定币发展的黄金期可能才刚刚到来,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项目竞争格局

Celo 聚焦的是去中心化稳定币,在本章我们也将重点分析去中心化稳定币的竞争格局。根据 Coingecko 数据,目前市值规模排名前 10 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总发行规模为 161.58 亿美金,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DAI 在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市场目前仍然占据绝对的龙头位置,规模占到半壁江山,交易量更是占到前十的近 70%。再算上排名 2,3 的 UST 和 MIM,前三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值规模就占到 81%,交易量占比达到 90% 以上(未包含 UST 在 Terra 主网的交易数据,实际该比率应该更高)。

总体来看,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场的集中程度并不比中心化稳定币低多少。而 Celo 作为一个立项「起个大早」,但在稳定币市值规模上「赶了晚集」的项目,其是否还具备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又来自于哪里?

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去中心化稳定币,Celo 的核心优势来源于以下几点:

  • 主链+稳定币的商业架构,保证其稳定币 cUSD 和 cEUR 在自有生态内具备初步的场景,冷启动相对简单
  • 项目拥有很强大的投资方背景以及知名合作伙伴,包括德国电信、Opera 浏览器等等
  • 兼容 EVM,便于通过补贴引入其他以太坊和新公链的应用开发者

此外,Celo 在稳定币用户的增长策略上有两个主要差异点:

1. 打造了生态里的移动支付应用 Valora,由联合创始人亲自领军,并单独募资;

根据应用商店的数据,Valora 在 appstore 有 586 个评分,Googleplay 显示 Valora 安装次数为 10 万+,两个版本的更新都比较频繁,IOS 的最新版本发布于 10月 18 日,android 的版本发布于 11月 2 日。根据官方公开信息,Valora 在正式上线前的测试用户就已经超过 25000 人。就 Valora 当前的具体用户数据,笔者向 Celo 官方人员进行了求证,但截至目前并未收到回复。不过通过 Googleplay 的安装数据,可以推测其累计注册用户数在 10-20 万量级左右。这里的数据不包含其商业合作伙伴提供的间接客户。

相对于传统的转账,Valora 有以下几个优点:

  • 交易基于 Celo 区块链运行,可以便捷地跨境支付和转账,手续费为 0.01 美元,平均到账时间 5 秒
  •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给另一个用户的手机号码转账,受款人的区块地址为通过手机号码去中心化生成的公钥(该操作由验证节点完成)
  • 这个操作比传统加密钱包更简单,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2. 在生态应用引入和开发者的培育上,Celo 也非常重视移动端的适配和场景,比如其近来发起的黑客松的主题就是「Make Crypto Mobile」(让加密移动化)。

3. 合作伙伴也有不少来自于移动设备的相关领域,包括德国电信、移动浏览器 Opera、移动支付服务商 Moola 等。

Celo 在开发者奖励方面,为以下几个地区的开发团队提供了专项奖金,希望培育出针对当地市场的本土应用,包括:拉美、非洲、巴西、亚太、印度。这些地区同样也是 Valora 的主要市场。Celo 之所以采用移动优先和聚焦落后地区的策略,是基于一个判断:智能手机普及的区域和人口数量大于传统金融可以覆盖的人口和区域,很多落后地区的人口没有银行户口,但却有一台智能手机。Celo 正是希望通过稳定币+Defi+移动设备,为他们带去低门槛、高效率的转账和金融服务。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Celo 的稳定币 cUSD 市值规模并不大,但是在去中心化稳定币中,其持币地址数却仅次于 DAI,呈现人数多,但人均账户金额较低的状态。当然,这点仍有点验证。除了对于金融落后人口的关注,Celo 还在扶贫、环保上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多次尝试通过稳定币为海地灾民捐款,通过与 Wren (一个资助树木种植和雨林保护的项目)合作降低碳排放。此外,Celo 生态内还有多款与扶贫筹款和碳排放交易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Celo 将会使用 0.5% 的储备池资金,直接购入碳信用代币 cMCO2。

在全球高度关注加密矿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的大背景下,Celo「负碳区块链」的自我定位,与 MakerDAO 近来多次谈到的「把 DAI 向绿色货币转型」不谋而合,都希望在舆论空间里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社会形象。

总体来说,Celo 在自己稳定币的网络拓展策略上,与大多数稳定币项目不同,其核心特点可以总结为:

  • 公链+稳定币的业务架构
  • 移动优先的产品定位和增长策略
  • 重点关注落后地区的金融需求人口

正如笔者此前反复强调的,稳定币是网络效应非常强盛的赛道,同一套策略容不下 2 个以上的竞争者,后来者想要跑出来必须在定位、战略和产品上有新的洞察。Celo 基本遵循了以上原则,在诸多维度上与现有稳定币玩家们实现了差异化。更形象地说,Celo 目前像是一个发展处于早期的,采用移动优先战略,并重点关注落后地区人口需求的 Terra Protocol。

通证模型分析

Celo 体系内的通证有 2 套:1. 核心治理通证:Celo (原名 Celo Gold);2. 稳定币:cUSD 和 cEUR。

Celo 采用了一套综合了世面上众多稳定币项目特点的稳定机制,其核心要点如下:

  • Celo 的稳定币背靠一套综合资产构成的储备池,储备池的储备率(储备资产价值除以流通稳定币价值的比率)远高于 1,这为其稳定币的内在价值提供了最核心的托底
  • 尽管有储备资金的存在,但与 MakerDAO 不同,Celo 的稳定币并非超额抵押铸造而来,而是通过向官方稳定模块 Mento 发 Celo 代币而获得,用户发送 1 美元价值的 Celo,可以获得 1 美元的 cUSD 等稳定币,也可以反向向 Mento 发送 1 美元价值的 cUSD,换回 1 美元的 Celo。在这种机制下,当 cUSD 市价低于 1 美元,就会有人低价买入 cUSD 去换得 1 美元 Celo,同理当 cUSD 高于 1 美元时,就会有人用 Celo 铸造 cUSD 去卖出,套利者的存在会保证 cUSD 不会偏离其锚定价格太远。
  • 有三个机制将会用来保证储备池资金的充裕:1. 当储备率低于阈值,区块产出的 Celo 将会纳入储备池,补充资本;2. 可以收取一定比率的转账费率,补充资本(目前未启用);3. 在 Mento 的交易模块中收取一定稳定费,用于补充储备资本。
  • 为提高储备金的安全性,其资产组合更为多样,目前包括 Celo、BTC、ETH、Dai 以及碳信用代币 cMCO2,这会比仅仅采用项目代币作为抵押物更加安全(Terra 类似于这种方案,Luna 是其原生稳定币的隐形保证金)。

Celo 的稳定币机制与 Terra protocol 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核心都是通过铸币套利来保证其稳定。不过 Celo 的稳定池设计更为系统且完整,稳定效果更好。回顾 Celo 稳定币 cUSD 的历史走势,没有发生较大幅度的脱锚,基本稳定在 0.99-1.02 之间,即使在今年的 5.19 加密市场崩溃期间,其价格也没有太大波动。

Celo 的实际代币总量为 10 亿枚,2050 年前的具体分配情况如下:

截至 2021 年 11月,Celo 代币的流通占比约为 34.73%,月通胀率为 2% 左右。

Celo 作为治理代币的主要用途如下:

  • 获得出块奖励:通过质押获得获得主网的区块产出奖励
  • 社区治理:Celo 是竞选验证节点、为节点投票、发起和表决治理提案的必备资产,节点可以通过验证行为获得区块产出奖励
  • 可以用来铸造系统的稳定币如 cUSD 和 cEUR 等
  • 可以用来支付网络的 Gas (也可以用系统稳定币支付)

与其他代币资产一样,Celo 的价格最终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其供应来自于系统的代币分配和解锁,而其长期需求,主要来自于稳定币的铸造需求,因为稳定币的铸造只能通过 Celo 进行,所以整个生态所需的稳定币越多,铸造需求越大,Celo 被锁定的比率也就越大,随着供给逐渐降低,形成价格上涨的核心推动力。

风险

Celo 的风险目前主要来自以下 2 个部分:

Celo 与 Terra Protocol 成立时间相近,且在整体战略上都选择了聚焦稳定币主业+公链平台的差异化竞争模式,但是目前 Celo 链上生态的整体发展明显慢于 Terra,加上 BSC、雪崩协议、Fantom、Polygon 以及大量以太坊二层网络的崛起,Celo 在公链上面临的竞争局势越来越严峻。公链与稳定币类似,也是网络效应比较明显的赛道,发展较快的公链能形成:用户—资金—开发者 的正向循环,形成马太效应。

就目前来看,Celo 的 Defi 补贴计划「Defi for people」对以太坊头部应用的吸引力似乎尚不足够,在其 8月官宣的补贴合作项目中包括了 Aave、Curve、Sushiswap 等等,目前正式迁移过来的只有 Sushi,在 Aave 近日宣布的 V3 跨链功能示意图中,其中包含了 L2 以及多条新公链,但其中并没有看到 Celo。Celo 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尽快引入更丰富的链上应用,其与其他公链的差距会越来越难以追赶。

稳定币是目前监管的重点方向,尽管首当其冲的应该是 USDT、USDC、BUSD 等中心化稳定币,但那些市值体量较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同样会引来监管的关注。比如近来 Terra Protocol 上的 Mirror 协议就被美国 SEC 盯上,并给 Terra Protocol 的实际带头人 Do Kwon 送去了传票,要求其为此作证,这一行为引发了 Do Kwon 的强烈反弹,其直接反诉了 SEC。然而,Celo 背后的 CLabs 的创始人以及大部分员工都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监管对其的影响和威慑力显然大于大本营在韩国的 Terra。

初步价值评估

五个核心问题

项目处于发展的早期。其稳定币业务和公链生态规模尚小,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Celo 拥有阵容豪华的投资人,其「稳定币+公链」的生态式打法,也比单纯的稳定币协议更有竞争力。但是相对现有的稳定币和新公链龙头,以及与其类似的「稳定币军团」Terra 相比,Celo 目前并没有非常牢靠的竞争优势。

Celo 项目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来自于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其本身公链生态+移动战略的发力。去中心化稳定币依旧是一条非常好的赛道,Celo 在「稳定币+公链」的基础上的移动化战略和对落后地区的重点关注,也与其他竞争者走出了一定的差异化,总体来说符合行业的发展大趋势。

目前 Celo 的链上生态能否快速起势,抓住新公链发展的窗口期,及时为其稳定币提供冷启动的场景,这是 Celo 能否依然留在去中心化稳定币牌桌上的关键点。该项因素可以通过 Celo 生态的整体 TVL、优质项目数,以及稳定币的链上转账数等指标来观察。

Celo 已经开启了正式的社区化治理,目前已经通过 表决了 43 个提案,内容包括参数调整,添加储备资产以及合约和产品功能的发布等等。每期投票的参与地址数基本在 100 以上,参与人数较多。

估值水平

Celo 是一个稳定币+公链生态的综合性项目,其代币 Celo 包含三重内在价值:

  • 资源 商品:用于作为生态内转账的 Gas 费
  • 货币:作为支付媒介,转移和储存价值
  • 股权:对项目拥有表决权和控制权,可以捕获一部分协议的经济价值,可以质押获得系统的新增代币分发

任何公链类代币,都很难以 PS\PE 类进行横向对比估值,更无法以 DCF 现金流贴现等方式估值。但为了对 Celo 目前的市值水平的高低进行观察,笔者将选择在诸多维度上都跟 Celo 有极高相似性的另一个项目 Terra Protocol,将两个项目的核心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对 Celo 目前的市值得出一个初步评价。Terra 与 Celo 的可比较性主要体现在:

  • 赛道一致:均聚焦稳定币赛道,稳定币+金融为其核心业务
  • 业务组合和战略相似:均采用了稳定币+公链的组合业务形式,通过公链生态为原生稳定币提供初始场景以扩大用户网络
  • 在产品机制上有诸多相似性:如稳定币的稳定机制类似,且均采用 POS 共识机制等

接下来我们就两个项目的核心数据进行对比。

我们发现,尽管 Terra 的流通市值是 Celo 的近 20 倍,但 Celo 与稳定币龙头项目 Terra 在部分核心数据上相差并不大,比如:

  • 总地址数:Celo 约为 Terra 的 1/2 左右
  • 转账笔数:相近,近日 Celo 略高
  • 稳定币地址数:Terra 的稳定币地址数目前暂无公开数据,但根据数据,其 9月下旬的稳定币持币地址数在 14 万左右(目前数据已暂停更新),如今估计不超过 20 万,同样与 Celo 的稳定币地址数相近。

可见,从用户规模以及生态活跃用户数量来看,两者距离不大。两个项目真正的差距在于稳定币的发行规模以及公链生态的 DeFi 资金容量,在这两个指标上,Terra 分别是 Celo 的 24 倍和 36 倍,仅从市值 生态核心应用 TVL 来看,相对于 Terra 市场已经给了 Celo 比较乐观的估值,这里面包含了对 Celo 的「DeFi for people」1 亿美金生态补贴的期待。

因此,目前或许仍然不是买入 Celo 的最好时机。

但从定性角度来说,笔者认为 Celo 拥有正确的差异化战略,即稳定币+公链的组合,以及移动优先和对金融落后地域的关注。这让 Celo 拥有并不输于龙头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的用户规模和活跃人口,这正是 Celo 早期专注链下市场推广(专注亚非拉落后地区的线下推广)的成果,造就了一个「多用户,广地域,低人均资产」的用户状态,但也一定程度上令 Celo 错过了今年 2-8月新公链 DeFi 发展的早期红利。

但如果 Celo 的生态建设和项目引入迅速,其 TVL 有显著增长之势,该项目依然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初步价值评估总结

从定性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稳定币是一个空间巨大且增速很快的赛道,Celo 项目拥有良好的团队背景,项目叙事包含金融平权、负碳理念,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加密商业的期待,而项目的豪华投资人背景也有利于引入行业资源。项目的稳定币+公链的打法,比单纯的稳定币协议更有竞争力,移动优先的战略也给项目增加了不少亮点。

从定量角度观察,Celo 生态的资金和优质项目数量很薄弱,用来支撑目前 20 亿美金的流通市值比较吃力。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其「DeFi for people」1 亿美金激励计划对生态的推动情况,随着新公链竞争的白热化,留给 Celo 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并不会太长。

在去中心化稳定币赛道上起个大早,但在 DeFi 生态上「赶了晚集」的好学生 Celo 仍有发展机会,其胜负手或许就在未来的半年出现。

百款NFT链游免费玩 数字货币支付图解教程 区块链游戏获利技巧